您好!欢迎访问J9集团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营业时间
MON-SAT 9:00-18:00

全国服务热线

公司门店地址
荔湾区中山八路新虹街58号

J9集团官方网站

j9集团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来源:网络日期:2025-08-09 浏览:

  j9.com官网Nor Flash保持优势,利基DRAM营收及出货量同比翻倍以上增长。24年公司存储芯片业务营收51.94亿元(YoY+27.39%),毛利率40.27%(YoY+7.28pct)。其中,NOR Flash作为基本盘在全球SPI NOR Flash市场位列第二,55nm工艺节点全系列产品均已量产;SLC NAND Flash营收和出货量同比良好增长,车规产品搭配NorFlash加速扩展。DRAM自有品牌营收及出货量实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预计随存储原厂陆续退出利基DRAM市场,公司利基DRAM有望加速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4年公司与长鑫存储的关联交易额度为10.18亿元,25年预计金额提升至11.61亿(YoY+14%)。

  MCU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车规中高端产品持续布局。24年公司MCU及模拟产品实现营收17.06亿元(YoY+29.56%),毛利率36.50%(YoY-6.60pct)。MCU产品营收及出货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出货量创历史新高。目前公司已量产63大系列、超过700款MCU,工业与消费为前两大营收贡献领域。汽车应用领域,公司推出GD32A7系列高性能MCU,新增募投项目“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约12亿元)以完善公司汽车MCU产品布局。

  传感器PC应用拓展,外延收购拓宽模拟产品线%(YoY+0.46pct),其中手机市场份额持续增长,PC领域进一步拓展:推出两款PC指纹识别解决方案并进入微软AVL准入供应商名单。此外,公司外延收购苏州赛芯以加强电池管理和锂电保护等领域技术储备,模拟产品线持续丰富。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逐步构建的存储/MCU/传感器+模拟全面解决方案德多维增长空间,根据24年及1Q25情况略调整费用率,预计25-27公司归母净利润15.73//20.49/24.62亿元(前值16.27/20.4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倍数为55/42/35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1Q25收入同比增长55%。公司持续加大高算力芯片、车规及工业级高可靠性芯片等领域的研发力度和产能建设,对外持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广泛拓展市场、深挖潜在客户。2024年实现收入10.77亿元(YoY+46.21%),归母净利润1.28亿元(YoY+8.67%),扣非归母净利润1.08亿元(YoY+18.89%),毛利率下降1.9pct至37.11%,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7%至1.42亿元,研发费率同比下降0.9pct至13.22%。1Q25实现收入2.85亿元(YoY+55.39%,QoQ-15.23%);归母净利润259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减少61%;扣非归母净利润141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减少74%;毛利率为32.67%,同比提高6pct,环比下降10pct。

  2024年晶圆测试和芯片成品测试收入均增长,毛利率均略有下降。分产线%,毛利率同比下降0.39pct至42.45%;芯片成品测试收入3.67亿元(YoY+50.07%)占比34%,毛利率同比下降0.98pct至29.16%。

  积极扩充“高端芯片测试”和“高可靠性芯片测试”产能。公司无锡及南京的募投项目将在IPO超募资金使用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可转债募集资金实施,加码“高端芯片测试”和“高可靠性芯片测试”的产能建设,为我国集成电路测试的自主可控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新能源电动车、自动驾驶、高端装备等下游战略新兴行业的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南京的超募项目伟测集成电路芯片晶圆级及成品测试基地项目完成了厂房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搭建,并于7月下旬完成竣工验收,设备进场,8月份开始正式投产;在无锡的募投项目伟测半导体无锡集成电路测试基地项目于2024年8月全面启动建设,12月完成主厂房封顶。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76/2.68/3.49亿元(2025-2026年前值1.71/2.65亿元),对应2025年4月29日股价的PE分别为50/33/25x。公司将受益于芯片国产化带动的“高端测试”和“高可靠性测试”需求,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速下滑。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900.70亿元(YoY,-5.40%),归母净利润833.51亿元(YoY,-3.99%)。公司一季度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0.42%,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从业绩增长归因来看,规模增长和有效税率下降形成正向贡献,主要是净息差收窄以及拨备计提形成负贡献。

  规模稳健扩张,资本充足。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长7.72%至42.79万亿元,资产增速较2024年全年提升1.85个百分点。其中贷款同比增长8.05%至26.17万亿元,存款同比增长3.64%至30.43万亿元,贷款增速略有下降。公司一季度新增信贷投放1.18万亿元,分项来看,对公/个人/票据贷款分别投放11776/1660/-1648亿元,对公贷款同比去年少增近2000亿元,票据规模压降1876亿元。公司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19.1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98%,均满足监管要求。

  净息差持续收窄,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公司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净息差持续收窄,一季度净息差1.41%,同比下降16bps。公司一季度净利息收入1419.23亿元,同比下降5.21%,主要是受息差收窄拖累等因素影响。

  非息收入同比下降。一季度实现非利息收入481.47亿元,同比下降5.96%;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4.60亿元,同比下降4.63%,降幅有所收窄。资产质量改善。公司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33%,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6.81%,较年初提升3.21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总体来看,公司资产质量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有所改善。

  投资建议:公司基本面整体表现较为稳定,考虑到银行经营季节性影响明显,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433/3534/3688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2.3%/2.9%/4.4%;摊薄EPS为1.36/1.40/1.46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6.9/6.7/6.4x,PB为0.69/0.64/0.60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增长稳健,公司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0.1亿元/同比+12.8%,归母净利润122.4亿元/同比+17.3%;2024Q4收入46.5亿元/同比-10.2%,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11.3%,系公司主动控货梳理渠道;2025Q1收入165.2亿元/同比+7.7%,归母净利润66.5亿元/同比+6.2%。

  2024年腰部产品发力,净利率同比+1.3pcts。分产品看,2024年中高价酒类265.3亿元/同比+14.3%(量+13.0%,价+1.2%),预计全年青花系列增长稳健,青花20增速高于平均;腰部产品老白汾、巴拿马增长提速。2024年其他酒类收入93.4亿元/同比+9.4%(量+4.8%,价+4.4%),玻汾在2024Q2-3市场投放量较大、24Q4全国层面控货,全年维度预计稳中有进,其他低价位产品收缩。分区域看,2024年山西省内/省外收入135.0/223.7亿元,同比+11.7%/+13.8%,占比37.6%/62.4%;2024H2白酒整体消费需求收缩,省内市场作为压舱石承担较多增长;省外市场2024Q4控货梳理渠道(收入同比-18.9%),库存环比去化。利润率看,2024年毛利率同比+0.9pcts,税金/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1.8/+0.2/+0.2pcts,费效比趋势提升,全年净利润率同比+1.3pcts至34.0%。

  2025Q1汾酒主品表现较好,产品结构延续升级。分产品看(公司调整披露口径),2025Q1汾酒/其他酒类收入162.1/2.7亿元,同比+8.2%/-15.5%,我们预计老白汾延续较快增长,青花20表现稳健,复兴版主要由新品青花26贡献增量,玻汾在24Q4控货后给部分断货地区补发、全年坚定控量。分区域看,2025Q1山西省内/省外收入同比+8.7%/+7.2%,经营节奏基本同步。玻汾占比降低,产品结构改善推动毛利率同比+1.34pcts至78.8%(历史单季度最高),2025Q1税金/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0.34/+1.76/-0.23pcts,旺季增投市场费用促进动销、兑付渠道费用提升经销商积极性。2025Q1销售收现137.9亿元/同比-2.9%,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70.3亿元/同比-0.2%。截至25Q1末合同负债环比-28.5亿元/同比+4.1%,预计整体回款节奏稳健,春节期间在年底控货后发货较多、确认收入。

  投资建议:2025年目标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我们认为公司从过去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年内增长路径较为清晰:1)结构上行趋势明确,青花26及以上产品小基数小较快增长,青花20延续稳健,腰部老白汾重点发力、预计全年增速引领,玻汾严格控量;2)全国化扩张稳步推进,省内渗透率高、推动结构升级,环山西市场品牌势能向上、承接第二阶段增长,长江以南优化布局、稳步培育清香氛围;3)增投费用应对市场存量竞争,扩大消费者基础、维护厂商关系;但费效比提升和产品结构向上有望平滑净利率。考虑到2025年白酒行业整体消费需求延续压力,消费升级趋势放缓,略下调此前收入及净利润预测并引入2027年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400.2/437.9/474.7亿元,同比+11.1%/+9.4%/+8.4%(前值25/26年收入+13.2%/+12.3%);归母净利润136.4/153.3/171.4亿元,同比+11.4%/+12.4%/+11.8%(前值25/26年净利润+15.1%/+14.3%),当前股价对应25/26年18.2/16.2倍P/E,2024年现金分红率60.4%,对应2025年3.3%股息率,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安井食品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1.27亿元,同比增长7.70%;实现归母净利润14.85亿元,同比增长0.46%;2024Q4实现营业总收入40.50亿元,同比增长7.31%;实现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增长22.84%;2025Q1实现营业总收入36.00亿元,同比减少4.13%;实现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比减少10.01%。

  各品类贯彻大单品战略,新零售业务表现较好。分产品看,2024年米面制品/调制食品/菜肴制品收入分别同比-3.1%/+11.4%/+10.8%,2025Q1分别同比+3.2%/-2.4%/-12.5%,公司坚持战略大单品战略,预计锁鲜装依旧有较好贡献,小龙虾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对于菜肴收入产生扰动。分渠道看,2024年经销商/商超/特通/电商/新零售渠道收入分别同比+8.9%/-2.4%/-4.5%/-2.3%/+33.0%,2025Q1分别同比-3.9%/-6.5%/-6.5%/-14.4%/+22.3%,新零售渠道盒马、朴朴等合作带来增量。

  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盈利能力受到扰动。2024年/2025Q1公司毛利率23.3%/23.3%,同比+0.1/-3.2pct,与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促销力度加大、单价下行有关。公司对于费用进行了一定控制,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6.5%/3.3%,同比-0.1/+0.6pct,2025Q1销售/管理费用率6.7%/2.8%,同比-0.8/+0.4pct。另外,2024年公司分红率65.8%,相比2023年稳步提升,公司在经营正常情况下积极回馈股东。

  新品规划清晰,并购能力前瞻,核心竞争力仍存。新品规划清晰,并购能力前瞻,核心竞争力仍存。主业方面,公司优化“B端及时跟进、C端升级换代”的新产品研发策略,将推出“锁鲜装6.0+虾滑系列”,积极培养火山石烤肠、嵊州小笼、象形包等产品。另外,鼎味泰已于今年3月完成70%股权转让协议签订,有望助力公司稳固行业地位。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净利同比扭亏为盈,生猪养殖出栏预计稳步增长

  2024年净利同比扭亏,受益猪价景气回暖。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9.72%至171.76亿元,归母净利同比扭亏至6.05亿元;2025Q1营收同比+10.68%至41.8亿元,归母净利同比+174.02%至1.48亿元。公司2024年营收下降主要系植物蛋白业务和玉米收储业务因大宗原料价格总体上呈现价格下行的趋势,公司考虑控制经营风险,减少了原料采购量及相应产品销售,因此这两块业务收入下降。养殖链业务方面,受益猪价上行,公司生猪、饲料等养殖链业务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生猪养殖和食品加工全年实现收入61.57亿元,同比增长11.1%;2024年出栏生猪302.85万头,同比增长7.6%。公司养殖成本稳步改善,据公告披露,2025年生猪完全成本目标13元/kg以内。

  生猪出栏计划稳步增长,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产能方面,2024年公司的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14万头左右,今年年底预计会增加到15万头,2024年全年平均psy达27.3,未来仍有提升空间。据公司公告,公司目标2025年实现生猪出栏350万-400万头,有望维持稳定增长,一方面,公司在兵团二师37团建设的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预计下半年建成投产,同时,公司将通过现货+期货相结合的模式适当加大生猪放养量。公司是背靠新疆兵团的老牌生猪养殖企业,产能稳步投放,目前新疆和河南产能已基本满产,今后将进一步提高肥猪配套产能;预计随产能利用率提升,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饲料、动保等养殖后周期业务经营稳健,相对行业优势领先。公司在全国拥有饲料生产企业三十余家,是全国饲料工业20强企业;公司是农业部在新疆唯一的兽用生物制品定点生产企业,是全国十家口蹄疫疫苗及十二家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之一,是农业部指定的猪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定点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进入全国兽用生物制品企业10强。公司2025年目标实现饲料产销量290万吨,动物疫苗24亿毫升(头份),养殖链业务有望实现全面稳健发展。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背靠新疆兵团,现已完成“聚落式”全产业链布局。考虑到当前生猪行业总体产能恢复,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阶段,因此出于谨慎原则,我们下调此前对于公司2025-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为7.50/6.23/5.74亿元(原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0.06/7.79亿元),EPS分别为0.55/0.46/0.42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2/14/15X。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6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28%。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6.74亿元,同比下降4.62%;实现归母净利润8.63亿元,同比下降0.28%。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8.31%/23.53%,同比变动-2.01/+1.02个pct。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84%/4.03%/4.95%/-1.48%,同比变动-1.32/+0.35/-1.52/-0.58个pct。其中,财务费用减少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单季度看,2024Q4实现营收8.18亿元,同比下降13.57%;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23.74%。2025Q1营收6.06亿元,同比下降19.09%;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19.58%,业绩下滑主要受光伏真空泵业务影响。

  压缩机业务展现韧性,制冷与空压均实现增长。2024年压缩机业务实现营收20.30亿元,同比增长4.31%;毛利率为33.09%,同比下降0.74个pct。制冷压缩机方面,商用中央空调市场受房地产影响波动下行,冷冻冷藏需求平稳增长,公司通过持续进行新机型的研发和旧机型更新,同时积极扩大市场份额,制冷压缩机保持稳健增长,未来随着公司加大对磁悬浮离心产品、气悬浮离心产品的研发力度,抢占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制冷压缩机有望持续增长;空气压缩机方面,公司通过推出无油、离心等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实现营收稳步增长,无油空压机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光伏真空泵业务承压,半导体真空泵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4年线个pct。线年光伏产业进入调整期,项目投产、开工率显著下降,导致光伏真空泵需求下降。半导体真空泵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半导体真空泵的国产替代,目前已通过部分国内8寸、12寸晶圆厂、封测厂及设备商的认可,并开始批量交付,同时产品已在严苛制程进行测试验证,目前半导体真空泵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考虑光伏行业需求大幅下降,我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00/7.20/7.75亿元(2025-2026原值为8.75/9.67亿元),对应PE13/12/11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维持高股息,2025年第一季度重回增长。1)2024年,公司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下滑7.0%,主要由于利息收入下滑、免税政策调整导致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下降2.3%。2)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8.7%。

  IPTV和互联网电视优势持续扩大。分业务看:1)IPTV基础业务方面,2024年收入8.3亿元,同比上升3.1%,毛利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52.9%;2024年12月末,公司IPTV基础业务有效用户达到2057万户,同比增长5.43%。2)互联网视听业务收入6.3亿元,同比提升4.5%,其中广东IPTV增值/互联网电视业务收入分别为4.1/2.2亿元,同比增长3.2%/7.0%,互联网电视的终端数同比增长17%;毛利率同比下滑3.0个百分点至53.2%。3)内容版权业务受版权投资及回报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影响,收入下降5.7%至0.84亿元。

  探索AI跨界应用和前沿领域,持续开拓新垂类赛道。1)技术端,公司实行All-in-AI战略,已突破AI安全、AI智能审核等前沿领域,截至2024年12月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获得专利67项、软件著作权127项。此外,公司增资下属企业南方融创,联手头部电商公司提供分发与聚合运营服务。2)内容端,公司的内容投资向多元化、精品化、IP化方向发展。2024年公司参投的综艺《寒暑假暑假篇》、家庭情景喜剧《欢喜一家人》、青春悬疑电影《校园神探》、同名电影改编音乐剧《消失的她》等作品陆续上线)公司目前为全国领先的内容集成平台,投资多样化内容维持平台优势。公司抓住微短剧产业的风口,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微短剧制作投入。此外,公司将加速“一老一小”内容投资步伐,围绕这两大垂类用户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分析,优化服务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内容期待。

  投资建议:公司主业稳健,持续开拓新赛道,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由于文化企业所得税优惠续签,我们上调25-26年盈利预测、新增27年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7.5/7.8(原25~26年预测为6.8/7.3亿),同比增速8%/5%/4%;摊薄EPS=3.11/3.27/3.39元,当前股价对应同期PE=13/12/12x,公司核心主业稳中有进、持续布局微短剧和AI前沿技术,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营收增长稳定,一季度业绩增速仍超5%。公司2024年、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9.82亿元、58.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9%、3.17%;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8.58亿元、30.12亿元,同比增长10.17%、5.64%。公司2024年加权ROE17.81%,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依然维持在同业前列。从业绩增长归因来看,主要是净息差拖累营收增长,与行业趋势一致,不过公司维持了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资产增速,另拨备反哺利润的趋势减弱。

  规模保持较快扩张。公司2024年、2025年一季度总资产同比增长14.56%、13.25%,2025年一季末总资产超过1.3万亿元,增速基本维持稳定。其中存款同比分别增长13.51%、15.60%;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8.99%、17.26%,主要是对公贷款快速增长。公司2025年一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4%。2024年分红率维持在29%。

  净息差同比降低,负债成本改善。公司披露的2024年日均净息差1.66%,同比降低15bps,同比降幅较2023年收窄。资产端来看,受LPR下行等因素影响,2024年贷款收益率4.36%,同比降低25bps,生息资产收益率3.84%,同比下降18bps;负债端来看,公司负债成本显著改善,2024年存款成本同比下降7bps,计息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7bps。

  资产质量稳健,拨备保持高位。公司余额类指标稳中向好,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率为0.66%,环比保持稳定;2024年末、2025年一季度末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79%、456%,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拨备覆盖率水平较为稳定。我们测算的2024年不良生成率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0.25%,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体来看,公司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投资建议:公司基本面整体表现较为稳定,处于优势明显的川渝核心区位,我们根据最新数据略微下调盈利预测并将其前推一年,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40/151/162亿元(前期2025/2026年预测值142/159亿元)对比同比增速8.8%/7.6/7.7%%;摊薄EPS为3.29/3.54/3.82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5.3/5.0/4.6x,PB为0.81/0.73/0.65x,维持“中性”评级。

  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75%;20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75.93亿元,同比-50%;实现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75%。公司2024Q4实现营收20.68亿元,同比-20%、环比+4%;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98%、环比-96%。由于客户Northvolt已提交破产重整申请,公司对Northvolt应收账款进行减值计提,故而对于利润产生明显影响。公司2025Q1实现营收19.08亿元,同比+26%,环比-8%;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公司三元正极2024年出货承压、2025年有望稳中向好。受海外新能源车行业增速较低等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三元正极营收51.48亿元,同比-63%;毛利率16.16%,同比-2.92pct。我们估计2024年公司三元正极销量超4万吨,同比下滑约30%;其中2024Q4三元正极出货约1.1万吨,环比小幅提升。我们估计2025Q1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超1万吨。2025年以来,公司先后与SK On、LG新能源签署三元正极供货协议。后续欧洲新能源车需求有望显著回暖、公司海外客户拓展持续取得新进展,三元正极出货量有望稳中向好。

  公司磷酸盐系正极出货快速增长,国内客户开拓顺利。2024年公司磷酸盐系正极与钠电正极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1288%;毛利率为0.52%,同比-0.53%。我们估计公司2024年磷酸盐系正极出货量近6万吨,其中2024Q4出货量约2.4万吨,环比+14%。我们估计2025Q1公司磷酸盐系正极出货量约超2.3万吨。公司目前深度绑定中创新航、力神电池、瑞浦兰钧、宜春清陶等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2025年公司预计新增8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以满足下游客户迫切需求。

  公司积极进行新型锂电材料产品布局。公司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应用于无人机、eVTOL等市场;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性能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同时,公司已布局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硫化物、卤化物等多个技术路线,并完成氧化物及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百吨级中试线建设,实现吨级稳定制备。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类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已经批量供货。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基于海外客户需求增速放缓对公司出货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磷酸铁锂正极爬产过程中对盈利造成的短期压力,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45/8.26/10.01亿元(原预测2025-2026年为8.27/10.62亿元),同比+36%/+28%/+21%,EPS分别为1.27/1.63/1.98元,动态PE为30/23/19倍。

  公司当前共有36个在营浆站,2024年采浆量超1400吨,二期产能扩产完成后投浆能力和产品工艺水平都将进一步提升,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55亿元(+14.00%),归母净利润7.45亿元(+21.76%),扣非归母净利润6.83亿元(+21.01%),受派斯菲科二期产能扩增停产改造影响,2024Q4和2025Q1业绩下滑。考虑产能过渡期间的影响,调整2025-2026年预测EPS为1.21/1.39元(原为1.24元、1.42元),新增2027年预测EPS为1.56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PE23X,对应目标价27.86元(原为31.80元,2024年30X PE),维持优于大市评

  级内生外延并举,采浆规模不断提升。公司采浆端持续坚持内生与外延并举策略,广东双林拥有19个浆站,其中在采浆站17个,2个建设完成待验收,2024年东源浆站完成迁址搬迁;派斯菲科拜泉、依安、鸡西、桦南、肇东浆站均完成验收开始采浆,19个浆站全部实现采浆。2024年公司采浆量超1400吨,同比快速增长。当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二期产能扩增,产能扩增后年产能将超3000吨,2025年投浆量预计超1400吨,同比增长超20%

  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加快产品研发进度。截至2024年底,广东双林拥有3大类8个品种,派斯菲科拥有3大类9个品种,合计品种数量达到11个。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在研产品进度较快的数量超过10个,其中广东双林的纤原正在推进PK试验和原发性III期临床,新一代静丙、IX因子和人纤维蛋白粘合剂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派斯菲科的PCC已完成III期临床。

  积极开展短期出口销售,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法规注册出口。公司持续推动海外出口战略,一方面在保障国内供应的情况下开展海外出口销售,广东双林完成巴基斯坦静丙销售;另一方面坚定推进巴西等市场法规注册出口的长期贸易机会,推动海外出口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风险提示。单采浆站监管的风险,价格波动的风险,采浆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2024年业绩阶段承压,延续上市后的年度分红传统。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5.25亿元/+5.14%,归母净利润1.00亿元/-67.09%,扣非净利润0.94亿元/-63.05%,超此前业绩预告上限,预计系对嘉南投资增值部分一次性计提的2650万元递延所得税豁免所致。疫后宴会需求冲高后“无春年”农俗偏好走弱叠加公司直营大店提速扩张战略,业绩阶段承压。2024年公司拟每10股分红1.2元(含税),分红率31.05%,延续上市后的年度分红传统。

  业务拆分:2024年同店高基数下回落,新店快速扩张拖累利润。餐饮宾馆:2024年收入22.05亿元/+12.69%,毛利率同比-2.49pct,其中1)2024年公司同店营收同比下降约14%,其中一季度增长6.2%、上半年下降5.5%、前三季度下降13.4%。前期抑制的宴会餐饮需求在2023年集中释放,2024年受民间“无春年”习俗影响婚宴需求下降较多。2)2024年公司提速直营扩张,新增门店面积24.46万㎡/+100%,年末门店面积77.74万㎡/+46%,新店处于爬坡期亏损约4457.6万元。直营扩张主导下重资产属性较为显著,季末非流动性资产占比88%,2024年需求环境加大业绩波动。3)公司全年资本开支约11亿元,财务费用较同比增加2523万元。食品业务:2024年公司食品业务实现收入3.11亿元/+85.52%,自2021年开展以来快速发展;毛利率25.62%/-10.07pct,主要系鲜肉大包店加盟业务而给予加盟商让利所致。

  3月起宴会需求回暖信号已现,2025年公司预计开店稳步推进。Q1公司收入6.92亿元/+0.17%;归母净利润5182万元/-21.36%,扣非归母净利润4776万元/-25.96%。其中要由于2024年1-2月依然是婚庆消费高峰对应基数不低,自2025年3月以来在双春年叠加低基数效应下开始正增长。公司预计2025年新增3-5家餐饮酒楼、升级改造20家老店,新开3-4家富茂宾馆、5家酒店客房对外营业、加盟实现零突破,整体资本开支预计同比降低。

  投资建议:基于1-2月旺季仍有扰动以及新开店爬坡节奏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2.21/3.38/4.42亿元(此前25-26年为2.80/3.84亿元),动态PE为25/16/13x。2024年在疫后宴会需求冲高回落叠加公司直营大店提速扩张,业绩跌入谷底;2025年“双春年”婚宴需求回暖叠加行业玩家去年逆境中洗牌,公司作为区域性龙头企业有望直接受益;包厢业务核心跟踪政策支持传导力度与消费力恢复节奏,公司也在积极调整菜品优化店型灵活应对。后续如若市场需求转暖叠加公司更理性的投资节奏,利润弹性有望逐步释放,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在手订单充沛,持续优化订单结构。2025Q1,公司全球新获全生命周期订单金额约157亿元,在手订单充沛。2024年公司新项目订单金额规模再创新高,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839亿元。1)汽车安全业务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574亿元;2)汽车电子业务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265亿元;3)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超460亿元,占比超55%;4)国内新获订单金额约350亿元,占比超40%。

  汽车电子业务加速开拓。区域控制器方面,均胜电子在车身域智能化方面成功获得首个区域控制器项目量产订单,根据规划,均胜电子将为某知名自主新能源品牌超百万台车提供区域控制器,并将在2025年实现快速量产;智能座舱方面,公司在上海车展正式推出全新的沉浸式智能座舱一一JoySpace+;车路云方面,均胜电子nVision3Lite-V2X车路协同感知方案,已于2025年搭载在全新国产BMW5系部分车型。

  均胜电子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加速拓展至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月,均胜电子为人形机器人研发了嗅觉传感器。2025年4月7日,均胜电子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包括机器人“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攻关、定制化开发、测试验证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2025上海车展,均胜电子正式推出机器人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套件、轻量化机甲以及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为642.43/680.98/718.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82/19.20/21.53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通过研发创新强化器械设备市场竞争力,持续剥离非主业,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同时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调整业务结构,发力海外市场。公司集中优势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等板块的制造类产品,各产品线紧跟市场需求,对形成销售的产品进行快速升级换代、工艺改进和延伸开发,2024年医疗器械制造类产品和制药装备产品收入占比为58.93%,同时积极对医疗服务瘦身健体,2024年挂牌转让持有的山东新华昌国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此外,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实现国际业务(自营)收入2.71亿元(+12.43%),而国际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国内业务毛利率水平,伴随着公司出海品类的进一步丰富,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医疗器械板块: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7.35亿元,同比下滑10.4%业绩下滑主要系设备招投标量下降。主要业务方面:持续布局智慧化样板,积极探索新增量,发力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市场;放射诊疗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口碑,,突出产品价值强调品牌形象与文化;体外诊断确立以老产品升级、子公司设备协同、出凝血产品、主流化学发光产品为主要方向;手术洁净微创产品陆续取证上市,“设备+器械+耗材”微创产品体系搭建初见成效;实验室设备及仪器新赛道研发项目进展顺利,打包销售全产品链销售项目增多。

  制药装备板块: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71亿元,同比增长12.9%在政策驱动、技术进步以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持续健康增长。公司积极打造制药装备、制药工程与制药工艺的资源整合平台,挖掘新机遇,冻干面膜设备在医美行业实现首单突破,开发新市场,新签国贸合同额度保持高增长,产品创新以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需求与国际油价相关性高,多区域市场有望释放页岩油气压裂供水软管需求。美国、俄罗斯、中国、阿根廷的页岩油气储量位居前列,美国页岩油气开采行业发展成熟,中国勘探相对较晚。市场供需而言,美国作为目前页岩油开采的最大市场,其开采成本约45美元/桶,国际油价与开采成本的差异决定了页岩油的开采量,两者具有较强相关性。水力压裂开采技术是目前境内外页岩油气开采的主流核心技术,同时软管替代钢管趋势明显,行业需求预期持续旺盛。2022年页岩油气领域的水力压裂水处理用输送软管的市场规模约为2.53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4.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0%。

  尖端技术深耕页岩油气开采领域提升市占率,募投新品进军中东市场和矿山领域。公司耐高压大流量输送软管采用一次成型共挤技术,已在国内消防行业、国际页岩油气开采行业等领域的应用中实现了国产替代。依靠稀缺技术,与国内消防领域客户展开了深度合作,境外方面是最大客户TrojanHose&SupplyLLC的战略合作供应商,供货占比高达50%以上。募投的“柔性增强热塑性复合管量产项目”是进军中东区域油气集输市场的重要产品;“钢衬改性聚氨酯耐磨管量产项目”旨在拓宽在矿山领域的业务范围。扩产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达产。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41、1.83和2.26亿元,对应PE为17.6、13.6、11.0倍。我们选取伟星新材、利通科技、川环科技作为中裕科技的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5PE均值为20.4X。中裕科技基本盘业务受关税影响或承压,但全球市场与消防需求支撑长期增长;新业务2025年达产后将加速拓展中东与澳洲矿山市场,完善产业布局。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下业需求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41、1.83和2.26亿元,对应PE为17.6、13.6、11.0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登高机业务增长显著: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37.17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97.0%。2025年单季度实现营收8.59亿元,同比增长10.4%,环比下降7.9%,实现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增长22.0%,环比增长309.3%。具体拆分2024年营收,1)漆包线%,同比增长0.18pct;2)高空作业设备(登高机):

  营收10.57亿元,同比增长241.7%,营收占比为28.4%,毛利率为22.56%,同比增长2.73pct;3)光伏发电:营收7.08亿元,同比下降3.7%,营收占比为19.1%,毛利率为56.40%,同比下降2.33pct。登高机业务实现高增,一方面源于公司2023年新涉足该领域当前处快速发展期,另一方面2024年受国内基建投资加速、设备更新政策刺激以及下游开工率回升推动,机械行业复苏迹象明显。

  巨头CAPEX高企AI持续高景气,驱动铜连接等基础设施侧需求:25Q1来看,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四家的CAPEX合计约为765亿美元,同比+64%/环比-2%。其中,亚马逊同比+74%/环比-7%,谷歌同比+43%/环比+20%,微软同比+53%/环比-5%,Meta同比+104%/环比-8%。展望未来,微软预计25Q2的CAPEX进一步保持环比增长,并且对25财年H2整体的CAPEX指引和前期相同。Meta大幅上调25年全年CAPEX指引至640~720亿美元。国内方面,腾讯25Q1CAPEX为275亿元,同比+91%/环比-25%,阿里25Q1CAPEX为246亿元,同比+121%/环比-23%。

  参股公司万德溙光电近期在铜连接领域取得订单新突破,公司公告将提供财务资助帮助万德溙光电开展核心物料DSP芯片的大规模采购:2025年5月,公司公告万德溙光电的合作伙伴Infraeo成功斩获北美新兴(超级)算力中心有源铜缆批量订单,并与欧洲最大的数据中心提供商形成稳定交付。此外,万德溙的1.6T OSFP ACC产品在北美2家头部客户验证中反馈良好,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规模化交付。2025年5月14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参股公司提供财务资助的议案》,为满足万德溙光电快速经营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公司同意向其提供不超过人民币3700万元的财务资助,具体形式为公司接受万德溙光电委托向独立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芯片并提供万德溙光电生产经营使用。我们认为伴随核心物料DSP芯片的大规模采购,万德溙光电有望开启高速发展期。

  投资建议:公司稳步发展传统主业,登高机业务、碳化硅、AI铜连接充分打开未来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5.86/6.80亿元,对应PE为28/24/21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碳化硅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高空作业设备业务发展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万德溙光电未能实现业绩承诺导致公司商誉减值。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93亿元,同比降低14.22%;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降低67.72%;扣非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降低71.87%。2024Q4营收9.31亿元,同比降低17.62%,环比增长15.43%;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降低126.48%,环比降低161.56%。2025Q1营收同降8.17%至8.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降18.76%至0.80亿元。沸石及医药产品下游需求不振导致公司业绩承压,但看好公司多种新材料布局带来的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沸石及医药业务承压,新材料业务取得进展。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4.22%至36.93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减少17.62%,环比提升15.43%。分业务看,2024年公司功能性材料收入30.19亿元,同比减少10.30%,毛利率为39.96%,同比下降3.95pct,其中:1)沸石系列材料受到部分地区需求下降,销量有所减少,但公司积极开发非车用沸石分子筛,2024年已在石油化工催化裂化、VOCs治理领域实现销售,并于2025年3月公告与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在模板剂、分子筛等领域的合作。2)电子信息材料方面,2024年公司保持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材料供应商地位,OLED材料业务发展良好,同时在PI、半导体制造材料等方面取得进展。2024年控股子公司九目化学实现营收、净利润9.62亿元、2.52亿元,同比+5.55%、+13.04%,三月科技实现营收、净利润1.43亿元、-0.02亿元,同比+31.43%、大幅减亏。2024年生命科学与医药业务受到下游需求影响,收入同比下降28.65%至6.29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1.94pct至38.16%。2024年子公司MP公司营业收入较2023年下降11.92%至4.89亿元,净利润-0.19亿元,同比转亏。

  研发持续加码,资产减值一定程度拖累业绩。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9.81%,同比降低2.68pct。费用方面,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7%/9.87%/11.46%/-0.17%,分别同比+0.27pct/+1.46pct/+2.98pct/+0.1pct,其中研发费用同比提升16.01%至4.23亿元。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5亿元(其中1.05亿元为存货减值损失,0.40亿元为MP公司商誉减值损失),2023年同期为0.52亿元。

  多领域布局新材料,长期成长可期。沸石方面,公司保持在汽车尾气净化领域全球领先地位,未来有望拓展石油石化领域应用;OLED材料方面,2024年OLED成品材料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实现供应,未来随着客户拓展及在建生产基地投产,公司成长空间广阔;其他电子信息材料方面,2024年液晶取向剂及PSPI已在下游面板厂实现供应,并积极布局热塑性聚酰亚胺,PEI、TPI、PI-5218等产品实现销售,半导体制造材料业务增长良好;新能源材料方面,公司在新能源电池用电解液添加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领域实现产品供应,并持续开发钙钛矿光伏胶膜材料。此外,蓬莱一期项目将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逐步投入使用,公司功能性材料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增。

  考虑到公司环保、医药产品下游需求变化,调整2025-2026年盈利预测,给予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9元、0.48元、0.56元,对应PE分别为28.4倍、23.1倍、19.6倍。看好公司多种新材料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丽江股份实现营收8.08亿元,同比微增1.19%,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降7.27%,扣非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7.22%。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62亿元,同比下滑9.69%,归母净利润3447万元,同比下降38.24%,扣非归母净利润3399万元,同比下降38.43%。主要受极端天气导致索道停运天数增加及新酒店亏损拖累。

  索道、演艺收入实现增长,酒店业务下滑。2024年公司索道收入4.14亿元/+6.97%,占总营收51.2%,接待游客666.84万人次/+8.94%。分索道看,云杉坪(+17.74%)和牦牛坪(+38.03%)增长显著,冰川公园因大雪天气及检修停运天数增加导致客流下降1.74%。索道业务毛利率84.66%,同比+0.3pct,反映成本管控能力较强。演艺业务收入1.40亿元/+2.45%,毛利率55.72%,同比-3.12pct,主要因人均消费下降及演出成本上升,2024年演艺业务接待游客174.38万人次/+11.78%,但营收增速低于客流增速,显示产品吸引力需进一步提升。酒店业务收入1.67亿元/-11.09%,毛利率18.85%,同比-7.53pct,亏损加。其中丽江和府酒店板块营收下降8.38%,净利润转亏;迪庆香巴拉板块营收下降12.8%,亏损扩大72.12万元。新开业的泸沽湖英迪格酒店尚处市场培育期,短期拖累整体业绩。

  营业成本相对刚性,费用率略有增长。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57.37%/-1.31pct,主要因酒店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及演出业务毛利率下降。2025Q1毛利率进一步降至51.63%/-6.61pct,反映极端天气导致索道收入减少及酒店成本高企。2024年三费占比19.42%(同比+2.13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上升0.22pct/1.46pct/0.45pct,主要因新酒店运营及智慧景区投入增加。2025年一季度三费占比升至20.89%(同比+5.72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分别增长2.34pct/3.13pct/0.25pct。

  围绕核心旅游资源打造完善产业链条。公司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打造完善产业链,满足游客出行的多种需求。牦牛坪索道改扩建项目预计上半年开工,26年投产改善现有大索道产能不足的问题,实现游客分流。24年7月公司泸沽湖英迪格酒店开业,与洲际、丽世品牌形成协同,发挥品牌集群优势,后续有望通过不断优化运营,进一步提升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

  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圈。公司以玉龙雪山为核心,积极拓展泸沽湖、香格里拉等区域。已在滇川藏地区形成精品旅游环线,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一方面,玉龙雪山作为公司核心资源,其索道特许经营权至2048年,市占率超90%,公司将持续挖掘玉龙雪山景区的潜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另一方面,泸沽湖区域是重点拓展对象,泸沽湖英迪格酒店将与摩梭小镇项目协同,进一步拓展泸沽湖区域市场,公司还计划整合大香格里拉环线资源,推出高端定制游产品,提升客单价,增强区域协同效应,吸引更多跨区域游客,预计跨区域游客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持续高分红回报股东。2024年公司拟定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的方案,现金分红总额占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的91%。按2025年5月15日收盘价8.83元计算,股息率达4.0%。从2023-2024年这连续两年的高额分红可以看出,丽江股份致力于通过真金白银的回馈,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心,稳固投资者群体。

  风险提示:丽江股份存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游客人数下滑及客单价下滑的风险,存在因天气及不可抗力导致的景区临时停业的风险,存在酒店培育期压力的风险,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发布25年一季报,25Q1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润190.51/18.10亿元,同比-10.67%/+20.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3亿元,同比+21.50%,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系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约2.14亿元)。

  1-3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1.4%,公司主要区域在华东地区,1-3月水泥产量同比-2.9%,考虑到公司龙头地位,我们判断公司销量下滑幅度或低于全国水平。价格方面,我们计算一季度华东地区水泥均价393元/吨,同比+29元(+8%),公司吨均价同比或有下降。截至4月26日,华东水泥均价390元/吨,环比3月略有震荡。25年公司计划全年水泥和熟料净销量2.68亿吨,吨成本及吨费用均保持相对稳定。供给端来看,今年多地水泥企业开始增加错峰停产时间,有望推动水泥价格持续反弹,公司盈利或存边际好转机会。25年公司计划资本性支出119.8亿元,同比24年实际支出减少23%,预计25年新增骨料/商混产能分别为1960万吨/2780万方。(数据来源:数字水泥网)

  截至24年末公司具备熟料产能2.74亿吨,水泥产能4.03亿吨,骨料产能1.6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5,190万立方米,光储发电装机容量645MW,规模优势明显。考虑到Q2华东水泥仍有持续涨价预期,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01/116/125亿元(前值102/116/12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水泥销量不及预期、水泥需求不及预期、旺季涨价不及预期、煤炭成本上涨等。

  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1.2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20%。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916.60亿元,同比下降1.28%;归母净利润59.76亿元,同比增长12.20%。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2.55%/6.53%,同比变动+0.17/+0.89个pct,盈利能力增长主要系:1)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海外营收占比增加;2)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通过全球采购中心加强品类管理与需求管理,采购净降本率6.6%,通过全球物流中心全面开启物流体系转型变革,国内整机物流降本率6.3%。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79%/3.07%/2.11%/4.08%,同比变动为-1.43/+0.16/+1.33/-0.23个pct。财务费用率上涨主要系汇兑损益波动。2024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7.20亿元,同比增长60.18%,公司现金回流能力增强,经营质量改善。2025Q1实现营收268.15亿元,同比增长10.92%,归母净利润20.22亿元,同比增长26.37%。

  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提升,土方机械复苏增长。分地区看,2024年公司国内/海外营收分别为499.72/416.87亿元,同比变动-10.17%/+12.00%,海外占比提升至45.58%,毛利率分别为20.19%/25.38%,同比变动+0.46/+2.97个pct,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分产品看,2024年公司土方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呈增长态势,营收分别为240.11/50.23/63.62亿元,同比增长6.43%/45.21%/8.55%;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收入有所下滑,2024年营收分别为94.08/188.98/86.78亿元,同比下架9.76%/10.80%/2.31%。2024年受益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机械更新迭代周期到来,挖掘机等土方产品率先复苏,2025年随着挖机到非挖复苏扩散,公司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工程机械内需筑底企稳,出口有望持续增长。国内方面,2024年国内挖机销量同比增长11.74%,2025年1-3月工程机械销量持续增长,未来随着挖机更新周期的到来,国内挖机、非挖产品需求有望回升。出口方面,2024年8月以来,已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态势。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工程机械出口仍具韧性,有望保持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系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产品齐全,有望充分受益工程机械复苏,我们保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新增2027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9.64/102.11/124.19亿元,对应PE13/10/8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75%。分区域看,2024年公司国内/国外市场营收分别为93.85/68.46亿元,同比增长-1.40%/+4.75%,毛利率分别为18.74%/30.72%,同比变动+1.54/+4.76个pct。海外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强化海外资源配置,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发布新能源产品、导入新能源车型等一系列举措,提高海外市占率。目前公司在全球重要市场已成功布局10余家海外公司。同时,公司在泰国投资设立杭叉集团泰国制造公司,标志着中国叉车行业在海外市场从营销服务向产业制造转型。

  新能源叉车占比提升,智慧物流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前瞻布局新能源工业车辆用锂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等三电关键零部件,成功推出多个系列高性能锂电专用叉车。2024年新能源叉车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智慧物流方面,公司形成了杭叉智能、杭奥智能、汉和智能三大业务群。2024年公司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合同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同时杭叉智能年产万套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智慧物流的发展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市场发生不利变化。

  投资建议:公司系国内叉车行业龙头,未来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国际化、电动化趋势,我们小幅上调2025-2026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63/25.37/28.48亿元(前值为22.00/24.06),对应PE11/10/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5年一季报,公司25Q1实现营业收入14.15亿元,同比+1.34%,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270.31%,扣非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602.92%。

  公司近日发布公告,控股股东珠海港集团及其控股股东珠海交通控股集团与山东国惠资本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和《表决权委托协议》。珠海港集团将持有的6.04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50%)转让给国惠资本,转让价格为每股2.22元,合计转让价款为13.41亿元。同时,珠海港集团将其在股份转让协议项下转让股份交割后所持有的1.88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83%)的表决权委托给国惠资本,委托期限为36个月。此次股份转让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国惠资本,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4年业绩承压,风电业务回暖在即。2024年,公司实现整体营收61.54亿元,同比+5.94%,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79.7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受风电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影响,24年风电类产品价格总体上同比下降,全年销售毛利率12.73%,同比-4.55pct。公司依靠综合性研发制造平台优势,同时为陆上/海上风电的双馈式/直驱式/半直驱式风电机组批量提供锻件、铸件和结构件产品。从产品来看,24年风电装备模块化业务实现营收13.19亿元,同比+157.92%,营收占比从23年的8.81%提升至24年的21.44%;铸件业务实现营收10.59亿元,同比+8.76%;24年12月,公司首台套14MW大型海上风电转子房产品在青岛基地下线,为风电产品板块增添新拼图。24年,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164.1GW,同比+90%;25Q1新增招标量28.6GW,同比+22.7%;价格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风机投标价格企稳向上,内卷现状有所改善,行业有望回归健康发展道路。25Q1公司业绩有所修复,毛利率13.44%,同比+1.88pct,看好风电行业回暖背景下,公司风电铸锻件、结构件、装配等业务的增长动能。

  高端铸钢实现突破,海外布局成效显著。2024年,公司成立铸钢事业部,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为客户提供铸造、精加工及装配一体化服务,目前已为国内能源装备头部企业完成样件交付并实现铸钢产品成功“出海”,已获得白龙、海阳核电项目常规岛蒸汽轮机高压外缸订单,成为核电汽轮机外缸铸钢件供应商。公司已完成风电UT探伤工艺优化、大吨位不锈钢冶炼、核电SA508-3钢锭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多项自主研发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升产品合格率与成本效率。国际化布局上,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升为公司战略,并对整合后的海外事业部给予机制赋能,推动国际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24年实现境外营业收入25.08亿元,同比+62.11%,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0.75%,同比+14.12pct。

  山东国资拟入主,多项业务有望受益。公司实际控制人拟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山东致力于打造海洋强省,24年底印发《山东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25年4月发布《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指出“快速提升风电装机规模,减少电力系统调节压力。海上风电建成华能半岛北L、山东能源渤中G一期等项目”。山东海上风电产业已形成多项核心竞争力,以渤中、半岛南、半岛北三大片区为核心,建成并网542万千瓦海上风电,规模居全国前列,正加速推进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及重大项目带动支撑。此外,通裕储能业务可与国惠旗下鲁银投资、圣阳股份形成产业链协同。因此,山东国资入主后,有望通过整合省内重点项目资源,推动通裕重工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储能系统集成及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实现突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风电锻铸造一体零部件供应商,受益风电装备大型化、模块化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多样化产品布局使业务不过度依赖于某一下游市场的景气度,具备抗风险能力,国资赋能后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51、4.47、5.42亿元,EPS分别为0.09、0.11、0.14元/股,PE分别为30、23、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波动;2、风机装机不及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4、收购整合不及预期。

  事件:2025年4月22日,隆华科技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9.87%;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3.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11.57%。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4455.68万元。

  营收稳健增长,业务多元布局。公司主要从事传热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环保水处理产品及服务;靶材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国防军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产品涵盖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电子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9.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同比+3.37%;实现毛利率23%,同比-1.37pct。

  靶材产能释放驱动光伏放量。2024年,公司电子新材料业务实现营收6.78亿元,同比+43.38%,毛利率22.12%,同比+2.75%。丰联科光电的高纯钼及钼合金靶材、银合金靶材已广泛应用于G2.5-G11全世代TFT-LCD、AMOLED等半导体显示面板溅射镀膜生产线,是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维信诺、TCL华星、台湾群创以及韩国LGD等多家全球主流面板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其中应用于AMOLED领域的新产品银合金靶材出货较去年大幅增长,AMOLED钼宽靶海内外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2024年7月,晶联光电500吨ITO靶材项目(一期)的顺利投产,彻底改变了公司产能不足的困境,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随着光伏行业迎来发展高峰期,及不同用户端测试认证的增加和自身产能的快速提升,未来光伏靶材出货量也将同步快速增长。

  泡沫材料军民双线年,公司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业务实现营收3.3亿元,同比+3.94%,毛利率39.89%,同比+6.11pct。高分子复合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持,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兆恒科技的PMI泡沫产品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24年,公司依托PMI结构泡沫优良的品质、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型号等优势实现航空市场业绩的稳步增长,保持市场核心竞争地位;在航天、兵器、无人机等领域重点发力,市场份额稳固提升。在民品市场,如运动器材、医疗、汽车行业市场增幅明显,积极建立领域竞争优势,突破自身限制努力开拓高铁、磁悬浮列车、军车等市场领域,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萃取剂投产驱动新能源增量。2024年,节能环保业务实现营收17.02亿元,同比+1.54%,毛利率20.08%,同比-3.92pct。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背景下,伴随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提升迅速,萃取分离技术及相关萃取剂产品成为新能源产业金属供应的关键产品;同时在动力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领域,伴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将到来,为湿法工艺萃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拓新的广阔赛道。2024年,三诺新材年产6万吨高性能萃取剂项目顺利投产,该项目生产流程采用柔性设计理念,立足高标准建设,使其产线、产品,可以根据锂、镍、钴、锰、铜和稀土元素市场需求进行适应性调节,以保障产能利用率和企业效益,进一步打造三诺新材产能和安全环保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在与中国科学院过程所、有机所积极合作,共同推动相关业务规模和效益的有效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新材料及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先企业,在靶材研发、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工业换热技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和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我们看好未来公司的成长空间。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31.31/35.88/42.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7/2.97/3.61亿元,对应EPS0.24/0.33/0.40元/股,PE31/23/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事件:森麒麟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85.11亿元,同比增长8.53%;归母净利润21.86亿元,同比增长59.74%;扣非归母净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62.96%;毛利率32.84%,同比提升7.63pct。25Q1实现收入20.56亿元,同比增长-2.79%,环比增长-5.28%;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28.29%,环比增长-21.52%;扣非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28.58%,环比增长-13.15%;毛利率22.75%,同比下滑8.57pct,环比下滑2.46pct。

  2024年量利齐升,25Q1短期承压。2024年度,公司轮胎产品在海外市场订单需求持续供不应求,同时公司稳健开拓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公司持续进行内部流程再造,优化与公司智能制造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不断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24年,公司完成轮胎产量3222.61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10.22%;其中,半钢胎产量3130.38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10.24%;全钢胎产量92.23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9.80%。完成轮胎销售3140.87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7.34%;其中,半钢胎销量3049.23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7.12%;全钢胎销量91.64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15.52%。2025年1-3月,公司完成轮胎产量792.48万条,较上年同期下降1.87%;其中,半钢胎产量769.17万条,较上年同期减少0.62%;全钢胎产量23.31万条,较上年同期减少30.58%。完成轮胎销售737.74万条,较上年同期减少3.02%;其中,半钢胎销量716.37万条,较上年同期减少1.60%;全钢胎销量21.37万条,较上年同期减少34.61%。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变化主要系原材料同比承压,国内经销及周期属性较强的全钢胎产品销售承压所致。

  摩洛哥工厂放量在即,多措并举应对贸易摩擦风险。公司摩洛哥工厂自2023年10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到2024年9月30日正式投产运行,仅用时11个月成功打造一座年产1200万条高性能乘用车轮胎的智造工厂,2025年将实现大规模放量,预计全年可释放600-800万条产量,2026年实现满产1200万条产量。摩洛哥工厂在关税方面出口美国市场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突出比较优势,更靠近欧美等高端轮胎市场,FOB模式下运输距离更短,客户库存管理更具优势。目前关税政策后续如何衍化尚待进一步观察,森麒麟正密切关注相关动向,并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中,目前公司客户订单需求稳健,产品正常出货中,生产经营稳健。森麒麟中国、泰国、摩洛哥全球产能“黄金三角”布局将持续为公司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坚强的后盾,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能动性,关税加征等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于森麒麟而言并非首次,公司通过多年累积丰富应对经验,持续开拓非美海外销售份额抢占全球份额,充分发挥公司全球化智能工厂布局、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大国际一线车企高端配套,多措并举稳经营促发展提升品牌价值。

  投资建议:森麒麟持续巩固智能制造优势,摩洛哥工厂放量在即,持续推进全球化产能布局,多措并举应对贸易摩擦风险。由于贸易摩擦及行业景气变化,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03.69(原113.26)/116.37(原128.14)/133.49亿元,同比增长21.8%/12.2%/1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7(27.09)/24.54(31.15)/28.53亿元,同比增长-2.7%/15.4%/16.2%,对应PE分别为9.5x/8.2x/7.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贸易摩擦风险;原材料大幅波动;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研发和销售投入加大影响短期盈利能力,关注生长激素适应症的拓宽以及新管线的打造,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当前投入加大,调整2025-2026年预测EPS为6.72/7.08元(原为14.36/16.10元),新增2027年预测EPS为7.49元,考虑生长激素竞争加剧,给予较可比公司均值一定的估值折价,给予2025年PE16X,调整目标价为107.53元(原为189.89元,2024年15XPE,-43%),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研发和销售投入加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34.66亿元(-7.55%),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43.01%),扣非净利润28.30亿元(-37.32%),利润率下降,系公司加大了研发和销售投入,以及随着子公司金赛药业新BU管理架构的调整及相关下一级子公司的设立,相关管理费用增加;另外公司提前终止激励计划一次性加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0.55亿元,终止长效生长激素美国申报后针对资本化的开支计提1.33亿减值也对利润端有所影响。

  金赛投入加大,利润率短期承压。2024年实现收入106.71亿元(-3.73%),归母净利润26.78亿元(-40.67%),其中单Q4实现收入25.08亿元(-15.44%),归母净利润-1.61亿元。2024年,金赛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并持续优化提升人员效率,人员人工及研究开发投入增加使得盈利能力下降。目前金赛一方面在继续拓展生长激素的适应症,加快推进生长激素在辅助生殖及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等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自研+BD打造多领域、差异化、高潜力创新管线布局,拓宽增长极。

  百克带疱疫苗销量下降,在研项目持续推进。2024年实现收入12.29亿元(-32.64%),归母净利润2.32亿元(-53.67%),其中单Q4实现收入2.03亿元(-65.08%),归母净利润-0.12亿元。2024年,百克立足水痘疫苗12月龄以上全人群适用性、流感疫苗的高依从性等优势,积极拓展新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水痘疫苗、鼻喷流感疫苗收入略有上升;但受民众对疾病危害及预防知识认知度低、疫苗接种意愿低等因素影响,带状疱疹疫苗销售、使用数量减少。研发进展方面,液体鼻喷流感疫苗、狂犬单抗、破伤风单抗、HSV-2疫苗等多个在研产品取得里程碑式进展,联营企业上海瑞宙24价肺炎疫苗成人II期临床试验已顺利揭盲。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上升97.54%,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上升91.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增长127.22%。

  25Q1业绩修复,盈利能力有望改善。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9.67亿元,同比+1.11%;实现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58.03%,风电主轴毛利率20.97%,同比-13.54pct,主要原因系:1、受风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风电产品价格尤其是铸件产品价格有所下降,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2、“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项目”于23年9月投产,24年处于产能爬坡和市场开拓阶段,产能利用率、人机效率等没有达到最优,吨钢折旧费、人工费等处于高位,成本费用高位叠加售价下降的影响导致项目亏损较大。2025年,随着公司加大铸件市场开发力度和产能释放节奏,公司铸造产品成本费用将陆续趋于正常水平,叠加海上风电需求增加和招标价格的止跌企稳,将有效推动公司风电产品尤其是铸件产品实现量价齐升,其盈利情况有望得以修复。2024年,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164.1GW,同比增长90%;今年一季度,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28.6GW,同比增长22.7%,风电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布局大型铸锻件产能,抓住海上风电趋势。公司产能配备适应大兆瓦产品的需求,针对大内孔的大兆瓦锻造主轴,采用空心锻造的技术提高材料的成材率并提升产能利用率,使得公司在大兆瓦的锻造主轴产品拥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风电铸造业务方面,积极抓住海上风电市场的发展机遇,加大在海陆风电铸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投入,2024年,风电铸造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产能得到持续释放,铸造主轴及轴承座等铸造产品交付量同比+120%。公司已具备全流程生产5MW至25MW的风机主轴、轮毂、底座、连体轴承座等大型风机核心铸造部件的能力,月产量屡创新高,产品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项目,满足了市场对大兆瓦风电铸件的需求。报告期,公司实现风电铸造产品销售收入2.77亿元,同比+71%。

  积极拓展其他锻件,精密轴类产品高增。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生产流程、锻造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在原有市场份额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高附加值行业市场。持续推进风电主轴之外的其他精密轴类的市场开发和产能利用,在船舶、矿山机械等非风电领域的其他精密轴类业务持续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24年,其他精密轴类产品收入达3.76亿,同比增长29.46%。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风电主轴全球龙头,产业链布局完善持续降本,大兆瓦铸件产能释放有望打开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5.37和6.68亿元,对应EPS1.26、1.68和2.09元/股,对应PE16、12和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风电装机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3、市场竞争加剧。

  24年公司投入&股权激励影响利润增速,25Q1投入现回报、业绩迎来拐点2024年合计实现营收21.60亿元,yoy+17.07%;归母净利润1.53亿元,yoy-15.87%;扣非净利润1.46亿元,yoy-14.07%。毛利率22.06%,yoy-5.44pcts。净利率7.10%,yoy-2.78pcts。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受电力电子装置温控产品行业竞争加剧影响;由于产品研发、股权激励和产能建设,24年公司期间费用增长明显。

  2025Q1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并取得成效,储能、数控装备等各领域温控产品收入同比快速增长,实现营收5.74亿元,yoy+109.02%,qoq-27.06%;归母净利润0.62亿元,yoy+1104.89%;扣非净利润0.60亿元,yoy+1516.35%。24年业务分拆:

  24年各细分赛道(储能,半导体,数据中心等)稳步拓展,打开新机遇储能领。

j9集团 丨NEWS